A yellow bird perches on a tree branch.
金頭縫葉鶯 神秘的黃褐色小鳴鳥 © Tim Boucher/TNC

我們的首要任務

香港常見雀鳥與其他鳥類

香港有大約550種雀鳥,佔了在全中國發現的所有鳥類品種的三成五!這是因為香港有各種各樣的鳥類理想棲息地,包括濕地、草地、樹林和海岸地區。而由於香港是位於東亞─ 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上,許多候鳥都會在冬季長途遷徙旅程中,在香港稍作停留度冬。

TNC致力在世界各地保護和修復對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至為重要的棲息地,包括我們在白泥的河口生境和貝類礁修復項目。

麻雀、珠頸斑鳩和紅耳鵯都是香港常見的雀鳥,但其他鳥類品種就沒有那麼輕易留意得到了。TNC 地球空間科學家(Spatial Scientist)兼觀鳥愛好者 Tim Boucher,拍下本港一些美麗雀鳥的相片。您看過他的圖片秀後,大可比較一下自己的香港觀鳥願望清單!

Portrait of a man standing in a forest, holding a monocular.
Timothy Boucher 是世界頂尖地理資訊系統科學家,運用衛星數據監察健康和受威脅棲息地的狀況。他也是一名狂熱觀鳥者,曾無懼內戰或山泥傾瀉,尋找和拍攝不同的雀鳥。 © Dave Lauridsen for The Nature Conservancy

有關 Tim Boucher:

Tim Boucher 是大自然保護協會高級保育地理學家。除了熱衷觀鳥和行山,他也是一名攝影高手。他曾利用遙距感測及地理資訊科學,評估棲息地狀況,了解在該處的保護成效和面臨的威脅,曾在全球六大洲實地考察。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這種瀕危冬候鳥會在冬季到訪香港。這裡是牠們遷越東亞的主要中途站。

雖然牠們的數量開始回升,環境污染、棲息地的退化和消失也繼續威脅著這物種的存活。

TNC 與合作夥伴攜手,致力保護、清理和修復黑臉琵鷺的重要棲息地,例如后海灣及上海的崇明東灘。

A Black-faced spoonbill bird stands in water with its bill under water.
黑臉琵鷺 有黑色湯匙狀長嘴的冬候鳥 © Tim Boucher/TNC

栗背短腳鵯

雖然這品種只有在中國內地、香港和越南三地找得到,栗背短腳鵯的種群尚算健康。

也許因為這種嗚鳥能夠適應退化的環境,甚至願意住在一些被嚴重破壞的森林。

栗背短腳鵯以嘈吵見稱,您或會未見其貌先聞其聲!在香港的樹林,牠們是一種常見和常被聽見的雀鳥。

A hestnut bulbul bird is on profile as it sits in a tree.
栗背短腳鵯 這種嗚鳥以嘈吵見稱 © Tim Boucher/TNC

黑喉石䳭

牠是野翁鳥的一種。黑喉石䳭原產於東亞地區,與西伯利亞石䳭很相似。

牠們是香港春、秋和冬季常見的雀鳥,通常會站在高處,發出「答答」聲,就像兩塊石頭互相碰撞的聲音。

This small, brown Stejneger’s stonechat bird sits atop a small, curved branch.
黑喉石䳭 叫聲就像兩塊石頭互相碰撞 © Tim Boucher/TNC

中杓鷸

這種候鳥生活在亞洲和歐洲,冬季則居於非洲、亞洲和澳洲沿岸地區。

他們的鳴叫好像哨子聲。在冬季,牠們經常在香港的泥灘上出現(和被聽見) ,用其向下彎的長嘴捕食小蟹和其他獵物。

TNC在白泥保護及修復貝類礁和泥灘的項目,有助提供健康的棲息地予野生動物,讓牠們可以安全度冬。

A Eurasian Whimbrel has a curved bill.
中杓鷸 用彎彎的長嘴在泥灘上覓食 © Tim Boucher/TNC

藍翡翠

藍翡翠那鮮艷的顏色使牠們很容易被辨認:黒色的頭、紅色的嘴、紫藍色的背部和白色的頸領。

牠們也是香港濕地和泥灘上的冬季常客,往往在紅樹林上面向下察看獵物。TNC與白泥社區合力保護及修復貝類礁和泥灘,有助締造一個安全的泥灘和濕地棲息處。 

A black-capped kingfisher stands on a pole surrounded by marsh.
藍翡翠 黒色的頭部配以白色的頸領 © Tim Boucher/TNC

黑領噪鶥

這種美麗的鳥類眼睛周圍有著明顯的白色線條。牠們是香港的居民,但要親身看見也得靠點運氣,因為牠們相當害羞,在其選擇棲身的茂密樹林中,並不容易察覺得到。

A greater necklaced laughingthrush bird is peeking out from behind a branch.
黑領噪鶥 長長的尾和臉上明顯的線條 © Tim Boucher/TNC

赤紅山椒鳥

這些香港留鳥可在本地多處樹林地區的樹頂上找得到。雄性的赤紅山椒鳥是紅色的,上身為黑色,而雌性則是黃色,配以灰色的上身。

A red and black scarlet minivet bird is hiding in a tree.
赤紅山椒鳥 主要是是赤紅色,也有黃、橙和灰色的 © Tim Boucher/TNC

黃腹鷦鶯

黃腹鷦鶯也是在香港的濕地和蘆葦沼澤中常見的鳥類。

TNC 保護和修復如后海灣等沿岸地區的保育工作,有助為這些鳥類締造健康的棲息地。

牠們有悅耳的鳴聲和長長的尾巴。

A Yellow-Bellied Prinia bird stands on a blade of grass and is calling out.
黃腹鷦鶯 有長尾巴、白色的頸喉和黃色的腹部 © Tim Boucher/TNC

橙頭地鶇

這些頭和腹部是橙色的漂亮雀鳥雖然不算是受威脅物種,但牠們的數量正在下降。牠們在冬季造訪香港,要仔細留意,才可在樹林中發現牠們的蹤影,因為橙頭地鶇頗為害羞,也比較靜,不易察覺。

其漂亮的顏色或許也帶來了不幸:在一些地方,其數目正在下降,就是因為牠成為了受歡迎的籠中鳥。

An Orange-headed Thrush bird sits on a branch.
橙頭地鶇 有著漂亮橙色頭部的害羞雀鳥 © Tim Boucher/TNC

金頭縫葉鶯

這些下半身是黃褐色的細小鳴鳥居於樹林中。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資料,牠們並不是居港的常見品種,要親眼看見牠也得靠點運氣呢。

A cute yellow Mountain Tailorbird sits on a branch in a tree.
金頭縫葉鶯 神秘的黃褐色小鳴鳥 © Tim Boucher/TNC

紅耳鵯

紅耳鵯又名高冠鵯,在樹林甚至香港各區的公園都頗為常見的。

其竪起的羽冠和紅色的雙頰很容易辨認,看起來也相當可愛!

Two red-whiskered bulbul birds are sitting on a branch.
红耳鵯 可愛的紅色雙頰和像帽一樣的羽冠 © Tim Boucher/TNC

白頸鴉

全年都可以在香港濕地找得到的白頸鴉,有著容易辨認的白色頸領,在其全黑的身上尤為特出。牠們只在中國內地、香港和越南三地出現。

可惜,根據在亞洲鳥類學期刊 Fortail 發表的研究指出,捕獵和使用農藥,使白頸鴉的數量急劇下降。香港是牠們最重要的兩大家園之一,因此在后海灣一帶保護其棲息地,對於這物種的存活尤其關鍵。

A collared crow bird stands on a post sticking out of a body of water.
白頸鴉 全黑的身上有著白色的頸領 © Tim Boucher/TNC

鶴鷸

這種冬季過客有著紅色的長腿,細長的尖嘴上下分別為黑色和紅色。我們可以在其經常覓食的泥灘上找到牠們。 

A Spotted Redshank bird stands in water.
鶴鷸 紅色長腿和雙色的尖嘴 © Tim Boucher/TNC

反嘴鷸

這些黑白兩色的鳥類在冬季到香港涉水覓食,在本港一些濕地和泥灘上捕捉蟲和蟹為食糧。

牠們身上顯眼的紋理、向上翹的長嘴,還有其覓食時左搖右擺的頭實在很容易辨認。

A Pied Avocet bird with a long, curved bill stands in water.
反嘴鷸 有顯眼的紋理和向上翹的長嘴 © Tim Boucher/TNC

白腹鷂

這種猛禽是典型的遷徙候鳥,不難被發現在香港沼澤地上空飛過。牠們的體型頗大,展開的雙翅有一米那麼寬!

Easter Marsh Harrier bird flying in front of a building.
白腹鷂 體型頗大的遷徙猛禽 © Tom Boucher/TNC

對於鳥類及各種野生動物,喪失棲息地可説是牠們的頭號威脅。

為地球帶來改變

請慷慨捐助

保護及修復自然棲息地,包括香港的泥灘、河口和貝類礁,或者印尼和亞馬遜的熱帶森林等,對防止物種大規模滅絕是至為重要的。

全賴像您一樣的熱心人士,TNC 至今已保護了5,200 萬公頃土地。今天就透過快捷可靠的網上捐款,無論是單次或每月定額捐助,都可為我們的地球帶來一些改變。多少無拘,捐款港幣100 元或以上更可申請扣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