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大自然保護雜誌 | 2020 年秋季
從東部草原的一片片草海到阿爾泰山脈的嵯峨高峰,無垠的戈壁沙漠,還有當中寬帶狀的針葉林,蒙古是多麼超乎我們的想像,也極具生態價值的國度。 這個國家以遼闊的草原聞名,住了上百萬隻瞪羚。這裡也是一些罕見野生物種的家,包括行蹤難以捉摸的雪豹、更新世時代已存在的高鼻羚羊和以河狸為獵物的巨型鱒魚。
為追求長遠守護蒙古國豐富的自然遺產,該國國會前年決定擴大保護糸統範圍達860萬英畝,面積比黃石、優勝美地、大峽谷、冰川、峽谷地、奧林匹克、大沼澤地和大煙山國家公園加起來還要大。而在去年5月,他們再立法增加320萬英畝國家級受保護棲息地,保護國內一些最瀕危的物種。
「保育工作是要與時間競賽。發展商的行動可相當快。」
所以加起來,受國家級保護的土地總面積已增至8,000萬英畝,已達到整體目標的三分之二,可望在2030年把國內三分之一土地納入國家級的保護。
「我們能承受後果嗎?」
然而,這條路絕非容易。縱使蒙古大部分的地方仍十分荒蕪,一些地區卻遭密集開發。蒙古人民自1990年結束了社會主義後,國家希望藉其豐富的銅、金、煤及其他礦物資源推動發展。直至2000年代中,該國逾四成的土地己租作採礦及礦業勘察。很多蒙古人民上街抗議,開始提出要克服環境問題,關注環境的未來以至國家本身的未來。
大自然保護協會蒙古項目總監Galbadrakh Davaa指出,發展與保護重要自然地區之間的平衡可說是優先次序的角力,他說:「所有人都擔心,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能承受得起這樣做嗎?」
早於2008年,TNC 就與蒙古政府、蒙古科學學院、蒙古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蒙古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攜手,協助該國尋找答案,以免為時已晚。
他表示:「保育工作是時刻與時間競賽,發展商的行動可相當之快,我們未必能經常領先一步。」
在2009年,TNC於蒙東部大草原進行了一項快速的年度生態評估,隨之也在南面的戈壁、西部的阿爾泰山脈以及北部的庫蘇古爾湖和康蓋山脈,進行了類似的評估。這些評估有助政府識別那些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地區,並成為擴大國家級和地區性保護地區網絡的藍圖。
協助進行這些評估的TNC保育科學家Mike Heiner表示:「世界上的國家級保護區系統大多只代表著某類棲息地的一部分。高山上的石和冰是很容易被保護的,因為沒有多少相爭經濟價值。然而蒙古的保護地區網絡卻代表著整個系列的棲息地,是很獨特的。」
今天,TNC 繼續為當地一些以社區為本,倡議保護生態及文化重點地區的組織,提供科學上的支持。這些工作促進了當地政府保護額外6,640萬英畝的土地-其中一些更可併入中央政府最後階段的保護範圍內,達致到2030年,保護國內三成土地的目標。